新华社广州7月31日电 记者手记:一面写错抬头的锦旗
新华社记者毛鑫
在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综治中心大厅,有一面墙挂满了群众送来的锦旗。常驻办公的凤阳司法所所长马胜佼指着其中一面,对记者卖了个关子:“这个最特别,你看有啥不一样?”
记者走近细看:锦旗中间写着“正义之光照心田,司法温情暖人间”,抬头是“赠凤阳街司法所所长”,落款“李前进敬赠 二零二五年四月”,实在没看出特别之处。
“抬头没写我名字,还把我单位写错了。”他笑着说。原来司法所前本没有“街”这个字;李前进虽然感谢马胜佼,但对他并不熟悉。
记者约到李前进见面。这是他第三次走进综治中心,第一次是求助,第二次是送锦旗,这次只谈一件事——他与雇主纠缠半个月的矛盾,如何在综治中心一个小时调解好的。
李前进告诉记者,他过完年来广州一家布匹商行打工,没想到刚12天就被装载布匹的手推车轧伤了右脚,雇主支付工资和医疗费后辞退了他。双方就后续的赔偿金额发生纠纷,半个月里两次报警闹到派出所。
“我在这儿人生地不熟,也耗不起时间认定工伤、打官司,只能报警求助。”李前进说。
4.5平方公里的凤阳街道,常住人口多达13万,主业是布匹市场,“小单快活”带来的灵活用工模式引发的劳资纠纷量常年排全区首位,带动相应的非警务警情高发,辖区警力左支右绌。
凤阳街派出所所长区俊毅说,此类非警务警情中,双方意见分歧大,往往耗费大量精力仍难以应对,“一旦调解不成,只能大家一起耗着,陷入警情上升、矛盾堆积的死循环,后果就是随便一宗纠纷都可能把一个派出所拖垮。”
好在,综治中心接收了此事,派单给马胜佼处理,并找来法院、劳动争议仲裁委、劳动关系综合保障中心等部门参与调解。
“双方都心服才能真正愈合纠纷。”马胜佼说,调解必须相向而行,情理法相统一。
李前进初来乍到就负了工伤,理应得到善待;雇主招人还没过试用期,就赔上一大笔工资、医药费和补偿,解约也有不得已之处。马胜佼摆事实、讲道理,一笔笔核算医疗费和补偿款,再用公开判例向双方展示走完司法流程的成本和结果。眼看双方沉默,马胜佼瞅准时机分头做两人工作,最后双方都松了口,当场和解。
两天后,李前进订做了一面锦旗送到综治中心表达感谢。“我只知道所长姓马,不知道全名,就只写了个单位,哪想到还写错了。”他笑着说。
这面写错抬头的锦旗,反映的正是广州通过综治中心为民解忧的真实图景:“有纠纷,到综治中心”,在这里不需要“找熟人”“托关系”。
广州,一个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规模2400万人的超大城市,超大型的人口规模、复杂多元的利益诉求,给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带来巨大挑战。
有干部直言,群众对于自身反映的问题有的并不十分清楚属于哪个部门,有的需要去几个不同部门走访反映诉求,跑来跑去就跑出了“火气”。
2022年,广州紧盯社会治理末梢,率先推动镇街综治中心提档升级,统筹诉讼服务中心、检察服务中心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信访接待中心等功能,“一站式”吸纳化解矛盾纠纷。
广州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孙太平说:“现在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、最多跑一地,我们要让‘有纠纷就到综治中心’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,让群众在此定分止争‘消火气’。”
综治中心要成为城市第二“消防中心”,既要建好“消防站”,也要配足“消防员”。
广州按照“1+6+N”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要求,安排各级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、司法行政、信访、人社等部门力量和社会各类解纷资源通过常驻、轮驻、随驻等方式入驻综治中心。此外,广州还创新推出“中心吹哨、部门报到”工作机制,“吹哨人”可对“报到人”进行评价,有力推动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。
“综治中心最大的优势,在于明确了多元化解机制,可以快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,给街道泄压赋能。”凤阳街道副书记唐志国说,以前遇事要以街道名义去“求人”,现在综治中心可以直接指定相关部门配合,“这相当于给综治中心搭建了一套‘超链接’系统,对协调化解矛盾纠纷起到重要作用。”
从“求人”到“指定”,综治中心的机制创新带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走上快车道。群众的火气消了,基层干部也从背负的维稳压力下解脱出来,治理效能显著提升。
以凤阳街道为例,几年来的矛盾纠纷化解率从78%提升到90%;重复报警率从17.42%的高峰下降到近期的11.5%,治安警情、刑事警情分别下降3.47%和36.51%。
“综治中心办得越好,街道党委操心的杂事就越少,就能腾出更多精力抓发展的工作。”唐志国说,得益于此,街道得以轻装上阵,加速推动康鹭片区旧改和中大布匹市场向设计研发、品牌营销等高端业态转型。
“有纠纷,到综治中心”,在广州,这句在群众中逐渐流行的话,正在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成为现实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广州177个镇街全部完成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任务,区级综治中心全部实体化运作。最近,广州市综治中心也完成新建。今年1至7月,广州各级综治中心接待群众超过7万人次,受理矛盾纠纷逾5万件。